当“11个欧冠球员”捧起亚冠奖杯
记者寒冰报道 亚足联倾力打造的首届亚冠精英联赛,以吉达国民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夺冠告终。这次“预制”冠军终于没有旁落,沙特足球成为亚洲精英联赛全面“欧化”的最大赢家,依靠至少9名顶级外援首发的降维优势,沙特足球在本土包揽赛事冠军、最佳球员、最佳射手和最佳门将四项大奖。
首届亚冠精英联赛的确令人“刮目相看”。三支沙特豪门从联赛阶段就凭借“钞能力”,以至少9名外援首发的主力阵容遥遥领先,最终亚冠四席包揽三席,史无前例。但这样的亚冠联赛,看着首发名单熟悉的顶级外援名字,人们会恍然间以为这是欧冠球队的“亚巡赛”。
首届亚洲精英联赛从赛制、放开外援限制到决赛阶段比赛地,堪称亚足联为沙特“量身定制”。拿到亚冠冠军,对急需向世界证明实力的沙特而言的确是可以炫耀的成就。但“11个欧冠球员”组成的球队拿到亚洲冠军,对亚洲足球而言真的是可以炫耀的成就吗?
亚冠精英联赛照搬欧冠瑞士轮赛制、外援全面放开,彻底欧洲化了。可以说,亚冠精英联赛的本质其实是,以亚洲赛事为壳,欧冠外援为核心的欧冠“亚巡赛”。套用我们熟悉的语言,就是“欧冠下乡”了。
仅以吉达国民与川崎前锋的决赛为例,吉达国民首发11人有9人是外援,全部来自欧洲联赛,包括英超、意甲、西甲、葡超、土超。加上下半场出场的韦加、亚历山大和未出场的比利时后卫达姆斯,总计12名外援11人来自欧洲六大联赛,只有亚历山大来自巴甲豪门弗鲁米嫩塞。
半决赛的利雅得新月也是8外援首发,他们本赛季亚冠精英联赛的11名注册外援都有出场,只有内马尔因伤出场时间少于300分钟。半决赛被川崎前锋意外爆冷的利雅得胜利,上半场托大轻敌只用7外援首发,1比2落后才连续派上两名外援,下半场已没有时间扭转局面。
相比而言,上赛季的亚冠联赛决赛,两队都至少有6名本土球员在场,本季的亚冠精英联赛中,沙特球队已全面“欧化”,面目全非。这也导致亚洲其他球队被迫跟进。八强之一的武里南联,首战对9外援的吉达国民,同样排出8外援首发阵容,下半场还有3名外援出场,一度10名外援同时出场。
卡塔尔豪门萨德也是配置多达11名外援,同样9人来自欧洲联赛。进入1/8决赛的迪拜祈祷和赖扬,都有至少13名注册外援,赖扬更高达15名。马来西亚豪门柔佛更是注册多达18名外援,还没算4名归化球员,只是这些球队的球员实力,无法与财大气粗的沙特三强相提并论。尽管还有伊朗、乌兹别克斯坦,以及东亚的中日亚冠日报韩保持着半数以上本土球员首发的比例,但亚洲足球在亚冠层面全面倒向沙特为核心的“欧化趋势”已成定局。
沙特式“欧化”扩大“贫富差距”
此前亚冠虽也有卡塔尔、阿联酋、中国甚至日本个别俱乐部重金聘请超级外援的先例,但大体还是能恪守“本土联赛本土球员为主”的基调。
也因此,东西亚足球整体在亚冠的格局相对平衡。1985/86赛季亚足联全面推动亚俱杯,2002年再改制亚冠联赛,38年间东西亚大区进入决赛次数是41比37,大体均势。尤其2002/03赛季亚冠联赛诞生后,泰国、澳大利亚、伊朗、叙利亚等投资较低的联赛球队,都有机会进入亚冠决赛甚至爆冷夺冠,总之就是亚洲各国的参与感十足。
但随着沙特开始逐渐加大对联赛的投资,并以2023年初签下C罗为标志,“沙钞联赛”金元足球体量和外援实力上升了一个维度,亚冠的天平就无可逆转地倒向了沙特。
2021年至今,最近四届亚冠是沙特球队三次进入决赛两次夺冠,而东亚的日本球队虽连续三届进入亚冠决赛,但只是在2022年主场1球小胜还没有大量引援的利雅得新月。去年和今年,横滨水手与川崎前锋都输得心服口服。川崎前锋主帅长谷部茂利还在赛后感慨:短期内想要与沙特球队对抗,必须加大投资。
亚冠层面以沙特为核心的全面“欧化”,对亚洲足球的影响将是非常深远的。
一方面,竞技荣誉之外的高额奖金,驱动各大联赛豪门加入外援“军备竞赛”。1200万美元的冠军奖金,是J1联赛冠军奖金的6倍有余!即便只是进入8强,对大多数联赛球队而言,在收入方面也是充满诱惑的。
另一方面,这样几乎完全靠欧洲联赛外援包打天下的亚洲冠军联赛,恐怕已经不能再被称为“亚冠”联赛,而只是欧洲过气球星和部分新秀拼凑而成的“欧洲雇佣军”联队,在亚洲的巡回赛而已。毕竟如果以传统的“本土球员加少数外援”组队模式,根本就无法和“欧冠球队”抗衡。
上一篇:温格:欧联冠军不应该进欧冠,应该继续参加下赛季的欧联
下一篇:返回列表